塑料对我们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2019年10月23日,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挪威首都奥斯陆,参加一年一度的“我们的海洋大会”(Our Ocean Conference)。大会的宗旨是保护海洋及其生态系统,议题范围包括气候变化、海水酸化、海洋保护区和水产捕捞及养殖等常见话题。但本届大会最热门的话题却是一种似乎和海洋没什么关系的人造材料,这就是塑料。无论是上午的主会场还是下午和晚上的边会场,都有无数代表在热议塑料的危害,几乎把本次海洋大会变成了材料会议。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7年播出的自然类纪录片《蓝色星球》(Blue Planet)第二季,这一季仍然由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负责解说,前面几集都是大家熟悉的BBC大片的节奏,但在最后一集,爱登堡爵士史无前例地花了6分多钟的时间讨论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画面中出现了一头因被塑料线缠住而身体变形的海龟,以及一只因为食用了太多塑料垃圾而死去的信天翁尸体。
这集片子播出后,立刻在全世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互联网上到处都是讨论海洋塑料垃圾的帖子,各界名人纷纷接受媒体采访,要求政府行动起来,拯救海洋生物。公众舆论势头之猛,各方群众意见之统一,都远超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这两个当下最为紧迫的环保议题,大概只有此前针对酸雨和臭氧层的两场环保运动可以与之媲美。
海洋中的大块塑料的主要来源是废弃的渔网渔具、用过的塑料瓶和塑料袋,以及被丢弃的儿童玩具、医疗器械和生活用品等各种塑料制品,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它们进入海洋。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塑料实在是太好用,而且又太便宜了。人类生产了太多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完后随手把它们丢弃在了环境之中,每一件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都有可能被雨水冲进河流,然后顺着河流进入海洋。
换句话说,海洋就是地球的下水道。人类产生的绝大部分垃圾,最终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海洋生态系统。
由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牵头成立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统计了全球所有海岸线、河流和远洋轮船倾倒的塑料垃圾总量,得出结论说2010年一共有大约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了海洋。这个研究小组撰写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详细的海洋塑料垃圾报告,刊登在2015年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这份报告震惊了环保界,却没能在大众媒体上引起任何波澜,因为普通民众对那些统计数字缺乏直观的认识。直到两年后《蓝色星球》第二季公映,观众们第一次看到了塑料垃圾在海里的样子,以及它们对海洋生物造成的伤害,大家才终于意识到塑料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仪式结束后,我当面采访了节目主持人爱登堡爵士,他认为二氧化碳导致的海水酸化和塑料垃圾的泛滥是海洋环境变糟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前者涉及能源问题,修正起来难度确实很大,但后者起码从技术上讲是不难解决的,缺的只是决心和勇气。他很高兴这部片子引起了民众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希望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否则海洋垃圾有失控的风险。